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聚焦 > 正文

新闻动态

山西日报对我院钢铁智能冶金技术教师团队进行报道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28 09:20:15 点击:

12月28日,山西日报对我院钢铁智能冶金技术教师团队进行报道。


原文如下:

锻造出新时代钢铁人才

——华体app下载网页(中国)官方网站钢铁智能冶金技术教师团队工作记事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华体app下载网页(中国)官方网站“钢铁智能冶金技术教师团队”成功入选。钢铁智能冶金技术教师团队成员始终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立足本职岗位,凝聚团队力量,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落实到各项工作当中。

攻坚克难 发挥团队力量

“职业院校搞科研,难免遇到各种困难。但是我们团队的博士比例高、科研实力强,各位前辈发挥传帮带精神,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很大帮助。”团队成员孙晓思说。在攻坚克难的道路上,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科研资源,更为个人专业成长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为了探索校企共赢、产教同兴的发展新路径,学院积极牵头与企业开展多领域交流合作,团队成员深入企业生产线实地参观,详细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项目投入、工艺技术和技术难点。
  针对合作企业的生产难题,团队带头人郝赳赳立即组织开展专项研究,与一线技术人员沟通对接,通过实验探究最佳解决方案。在团队成员齐心协力、持之以恒的钻研下,终于实现氢基竖炉直接还原铁及高端铁基粉末材料的全产业链工程化重点技术攻关。这项科研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业优质铁基材料空白,更对山西冶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路径具有探索意义。
  五年来,在郝赳赳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团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团队成员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主持省级课题20余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奖4项,主持建设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领衔修订钢铁智能冶金技术等国家专业教学标准6个,主编国家规划教材2本……
  “荣誉和光环的背后,是团队成员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郝赳赳感慨道。

积极合作 建设产业学院

开局重在开头,起步决定后势。想和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前期接触的时候,企业不了解我们学校的情况,难免有些踌躇,导致合作进展缓慢。”团队成员栗聖凯回忆起产业学院建设之初的场景不禁感慨。为了与企业达成合作,学院领导借助多方力量,向企业展示学院的师资力量和学生素养,研究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团队成员走进企业一线,与企业员工同吃同住、同进同出,共同钻研技术问题;利用休息日为企业员工培训,提升员工专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助力企业转型发展。团队用心了解企业所需,尽心为企业服务,最终赢得了企业的信任。
  现在,团队已经与国内知名钢铁企业合作建成了晋钢、晋南产业学院,甚至走出国门,牵头与津巴布韦哈拉雷理工技术学院共同组建中津山西哈拉雷新钢联学院。
  产业学院的建立,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的教学新业态。团队依托产业学院整合校企双方优质资源,建成了集生产性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技术研发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一体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涵盖了生产、教学、创新创业、师资培养、社会培训等多种服务功能。同时设立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科技攻关和横向课题研究。目前参与企业横向课题30余项,承担技术服务和科技研发20余项,为企业创收500余万元,形成校企合作双赢、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企业技术专家进学校,学校教资力量进企业,产业学院让“校企生”三方共赢。产业学院紧扣企业需求,创新性提出“五融”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专业实践与综合体验”“岗、课、赛、证”“技术改造与课题研发”“课程思政”等五个维度共同发力,为企业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高、实操能力强、大赛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产业学院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率达到98%以上,获国家级技能大赛奖10余项,省级技能大赛奖60余项。”产业学院负责人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立足实际 深化产教融合

将实验室搬进教学现场,把课题带到生产一线。在金属塑性变形技术应用的课堂上,实训室里学生们身着工作服,认真地操作着实验轧机。团队教师将企业真实生产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以塑性变形在实际生产中的技术应用为载体,设定模拟任务情境。学生根据老师下发的工作任务单,带着任务进行小组学习、模拟实验和课堂讨论。“这种一比一还原工作环境的实操方式,既保证了课堂的安全性,也方便我们在进入企业后尽快上手。”2023级智能轧钢技术专业的学生赵鹏说。除了线下的实操课,课程还配备了线上慕课,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讲授,信息化技术使课堂更加直观易懂、贴合实际。
  “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我们通过大数据的信息采集分析,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为教师实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数据支撑。”团队成员孙颖向记者介绍此项课程的独特优势。课前在线上教学平台发布任务、资源,让学生提前预习课程内容;课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使用大量动画使专业理论深入浅出,辅以实验验证理论;课后通过知识闯关小游戏,配合虚拟仿真软件检验和巩固学生学习效果。这种授课形式让教师深度参与整个教学环节,根据教学实际提出针对性对策,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
  创新的是立足实际的课堂形式,不变的是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2023年5月,团队成员组织开展“钢铁工匠进校园”系列活动。宝武、鞍钢等大型钢铁企业的钢铁工匠进入校园,向学生传授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工作经验,鼓励学生们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团队利用丰富的课内外活动,将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全过程,让钢铁意志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要炼好钢铁,更要炼出人才。”郝赳赳团队始终以培养兼具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新时代钢铁人才为己任,为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与人才供给。